新華社布魯塞爾7月3日電 題:一場歐盟權力博弈的游戲
新華社記者田棟棟 任麗穎
7月2日,在位于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歐盟總部,歐盟成員國領導人參加歐盟峰會。新華社發(fā)(歐盟供圖)
3天會期,20多個小時全會,讓剛剛結束的歐盟特別峰會堪稱“史上最長”。峰會最終通過新任歐盟委員會主席等人選提名名單。除了名單本身的重要性之外,僅憑其背后博弈的激烈度及利益平衡的復雜度,就足以讓這次峰會載入歐盟史冊。
名單之所以如此“難產(chǎn)”,是因為背后牽扯的利益過于龐雜。與會領導人不僅要平衡議會黨團間利益,還要顧及性別平衡(至少要有一名女性);既要平衡成員國政黨與議會黨團的利益差異,也要平衡新老歐洲、南北歐洲的矛盾,同時還要兼顧大國與小國乃至大國間的不同利益訴求。
更為重要的是,5月的歐洲議會選舉重塑了歐盟的政治版圖,給本就十分復雜的博弈帶來新變數(shù):歐洲議會第一大黨團“歐洲人民黨”不再一家獨大,“領銜候選人制”存疑;社會黨黨團和自由派等的席位此消彼長,導致他們在歐委會主席等人選上的發(fā)言權也相應改變。但“舊勢力”并不甘心拱手讓出既得利益,于是圍繞權力的一番龍爭虎斗不可避免。
上周,德國、法國等主要歐盟國家領導人在日本大阪出席二十國集團峰會期間,一致支持提名現(xiàn)任歐委會第一副主席、歐洲議會第二大黨社會黨黨團“領銜候選人”弗蘭斯·蒂默曼斯出任歐委會主席。但多方認為這一提名分配不公、不合己意。
在“歐洲人民黨”黨團看來,既然他們仍是第一大黨,歐委會主席就不能花落他家,作為黨團重量級人物,默克爾不能“胳膊肘往外拐”;對于波蘭、匈牙利等中東歐國家而言,蒂默曼斯一向與他們“政見不合”,必須堅決反對;對現(xiàn)任歐洲議會議長塔亞尼等人而言,“領銜候選人制”事關歐洲議會權威,按慣例第一大黨團“領銜候選人”韋伯理應出任歐委會主席一職……各方各執(zhí)一詞,所謂的“大阪協(xié)定”因此破產(chǎn)。
這張資料照片顯示的是德國國防部長烏爾蘇拉·馮德萊恩在德國慕尼黑舉行的第55屆慕安會上發(fā)言(2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逯陽 攝
而德國防長馮德萊恩接班歐委會主席方案之所以獲得通過,是因為她作為默克爾盟友,既照顧到了“歐洲人民黨”的“面子”,又照顧到了默克爾的“里子”,同時她作為歐盟機構“素人”也打消了中東歐國家的疑慮,還兼顧了性別平衡。借支持馮德萊恩,馬克龍力薦的比利時首相米歇爾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也得以順利被提名歐洲理事會主席和歐洲央行行長。西班牙外交大臣博雷利被提名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則照顧到了南北歐洲的平衡。
7月2日,在位于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歐盟總部,比利時首相、下屆歐洲理事會主席夏爾·米歇爾在歐盟峰會后出席新聞發(fā)布會。新華社發(fā)(莫納斯 攝)
這張資料照片顯示的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在美國華盛頓出席活動時發(fā)言(6月5日攝)。新華社發(fā)(沈霆 攝)
這張資料照片顯示的是西班牙外交大臣何塞普·博雷利·豐特列斯抵達在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舉行的歐盟外長非正式會議現(xiàn)場(2月1日攝)。 新華社發(fā)(克利斯泰爾攝)
因此,所謂“大阪協(xié)定”也好,最終馮德萊恩提名方案通過也罷,本質上都是不同的分蛋糕“戲碼”,很大程度上折射出歐盟如今面臨的決策困境。有歐洲輿論認為,盡管這一提名名單力求“面面光”,但依然有不少方面的利益沒被照顧到,所以權力爭奪還遠未結束。
社會黨黨團和綠黨黨團等公開表達對該方案的不滿,綠黨黨團“領銜候選人”甚至公開呼吁歐洲議會予以抵制。即便最終闖過歐洲議會這一關,新一屆歐盟領導團隊也面臨著如何平衡副手人選、彌合歐盟內部各層面分歧等棘手問題,屆時更多權力博弈的游戲還會繼續(xù)上演。
新聞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