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5月8日電(記者滕軍偉)“合作社已經把地耕好了,這兩天就能種花生了。”山東省蓬萊市北溝鎮(zhèn)冶王村村民王永倫給村里的農機合作社打電話,不到半小時,農機手開著大型機械來到地里,三下五除二就把地翻耕好了。
63歲的王永倫是蓬萊市北溝鎮(zhèn)冶王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年輕時的一次意外,讓王永倫失去了左臂,給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但加入合作社后,他把4.5畝地管理得井井有條,還利用農閑在村里工廠打工。
“一個電話全搞定,實在是太方便了。去年收玉米的時候,就是用的合作社的機器。收完以后,合作社還用三輪車把玉米送到家門口,別的活兒一點兒不耽誤?!蓖跤纻愓f。
冶王村是山東省定貧困村,全村有176戶、481名村民。村里老齡化嚴重,58歲以上的老年人有240多人,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玉米、小麥等不少糧田荒廢無人種,果園管理也較粗放。誰來種地,成為村子發(fā)展的大難題。
為增加群眾收入,改變貧困面貌,2017年,冶王村黨支部牽頭成立了蓬萊市司令農機專業(yè)合作社,由全村102戶入股16萬元,村集體入股44萬元,先后購置了拖拉機、玉米、花生聯(lián)合收割機20余臺套。
“成為社員后,耕地價格每畝比市場價便宜10元到30元。打個電話就上門服務,老百姓不用像以前,一到農忙在地里追著收割機排隊了?!币蓖醮妩h支部書記王錦田說,合作社創(chuàng)立之初就具有福利和保障性質,把村里的貧困戶都納入進來,一是解決他們日常生產的難題,二是給他們穩(wěn)定的收入來源。
去年合作社試種了20畝“煙薯25”,當地一家公司出資幫合作社建設了地瓜干加工車間,購置了自動化烘烤設備,產品受到市場歡迎,不到一個月就賣了1.5萬斤。村里包括王永倫在內的幾個貧困戶都在車間上班。“合作社安排我做一些輕快活,一個月賺了3000多元,我很知足了。”
王錦田說,農機合作社去年為村集體增加了3萬元收入??镜毓细?、蘋果干、無花果干,還有富硒面粉,這些產品慢慢走俏,逐步為合作社帶來新的收入增長點。
近年來,蓬萊市把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作為農村黨建“一號工程”來抓。市財政3年列支近4000萬元專項扶持資金,14個涉農部門聯(lián)合出臺系列文件,保證合作社發(fā)展一路“綠燈”。目前全市已有204個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占總村數的40.8%。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