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9月19日電? 題:“帶著”兒女去扶貧
新華社記者陳諾
從貧困戶家出來,初秋的大灣村已是暮色沉沉,余靜偷偷找了個沒人的角落,掏出手機,一對小腦袋出現(xiàn)在手機屏幕上。
“媽媽,回來吃飯啊…… ”電話那頭,11歲的兒子、5歲的女兒齊聲喚著。
“這周末一定回家,晚上要早點睡覺?!庇囔o捧著手機,語氣溫柔,更聽得出抱歉。余靜跟記者說,這話她上周就說過,結(jié)果食言了。
2015年7月,余靜一狠心給剛滿6個月的女兒斷奶,從安徽省金寨縣中醫(yī)院主動請纓來到同縣的大灣村任駐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她說,駐村的日子,唯有用手機視頻才能與兒女短暫“相聚”。
對這位80后母親來說,這是一個艱難的選擇。余靜告訴記者,當年離開家,她掙脫黏在身上的女兒,交給奶奶抱著,抓起包快步走向門外,伴著女兒的哭聲越走越遠。
更讓她忐忑的,是她即將面對的“新世界”——當年的大灣村是大別山腹地遠近聞名的窮山村,1000多戶村民中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11戶,村莊空心化嚴重,不少村民家門口一把銹跡斑斑的鐵鎖一鎖就是好幾年?!耙宦吩酵缴献?,我的心就越沉?!庇囔o回憶。
初來乍到一亮相,余靜披著頭發(fā)、蹬著坡跟鞋、穿著防曬服,“縣里干部不一樣,就是比咱山里人漂亮,不知道干事是不是一樣漂亮?”看著余靜,村干部們心中有些疑慮。
事實證明,這個出生在金寨農(nóng)村的姑娘天生有著映山紅一樣的個性,既然種在大別山間,便把根緊緊扎進石頭縫里。
大灣村曲折蜿蜒的山間小路上,從此多了一個瘦小的身影。為了弄清村民的致貧原因,余靜走遍了全村37個村民組。白天走村入戶、夜晚整理材料,成為余靜駐村以來逐漸養(yǎng)成的生活習慣。
幾年來,記者多次來大灣村采訪,常常得在村子的角落里四處“找”余靜。有時得翻山越嶺,追到叢林深處貧困戶的天麻地上;有時需要捂住口鼻湊近豬圈,聽她和老鄉(xiāng)商量新的養(yǎng)殖項目。還有的時候,會在貧困戶家的廚房找到她,她常陪著老鄉(xiāng)窩在土灶臺后頭,一邊幫忙生火,一面幫著算脫貧賬。
村民陳澤平過得辛苦,老伴右手殘疾,喪失勞動力,兒子多年前在車禍中意外離世。余靜一次又一次登門,先為他爭取了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由政府補貼搬進山下居民新區(qū),又給他介紹了護林員的工作,還幫他加入了光伏發(fā)電項目。村民汪能保夫婦是對“藥罐子”,多年來因病致貧,也是余靜幫忙四處尋醫(yī)問藥,對接扶貧政策。
余靜一次次、一日日敲開貧困戶的家門,也敲開了老百姓的心門。
有人說她曬黑了,有女領(lǐng)導來檢查工作,實在看不過去,直往她手里塞防曬霜?,F(xiàn)在的余靜常常扎著頭發(fā)、穿著沖鋒衣走村入戶,結(jié)婚時買的小轎車也成了下村專用,常年灰頭土臉。
村民們說,余靜變成自家人了。記者采訪時,碰見村里的一位失語村民,每次來村里,總能看到他跟在余靜身邊,向記者指著余靜豎起大拇指。“她啊,比親女兒都親!”村民張邦若說。
更多人說,余靜扶貧工作確實干得漂亮。當年那個表態(tài)發(fā)言還要寫在紙上念出來的靦腆姑娘如今成了能獨當一面的扶貧女將,大灣村的各類數(shù)據(jù)、特色產(chǎn)業(yè)如數(shù)家珍,發(fā)展致富的新點子、新思路層出不窮,“大灣村也見證了我的成長?!庇囔o說。
記者走在村子里,看到如今的大灣村,白墻黛瓦的小洋樓林立、古色古香的游客接待中心幾近完工,民宿與茶廠間一輛輛大巴車穿行,一條“山上種茶、家中迎客、紅綠結(jié)合”的綠色發(fā)展之路正在小山村徐徐鋪就。近3年大灣村共脫貧135戶368人,貧困發(fā)生率下降至1.3%,2018年實現(xiàn)“村出列”目標。
去年任期結(jié)束時,余靜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留任,今年大灣村還有31戶43人尚未脫貧,全村上下都在掐著秒表拼命干。
“兒女只能‘養(yǎng)’在手機里,你后悔過嗎?”記者問余靜。她說,孩子們也來過大灣村,看到好山好水興奮地拍起小手,“我要繼續(xù)‘帶著’他們看到大灣村越來越多的變化?!?/p>
就在記者此次采訪結(jié)束兩天后,借著去縣里開會的機會,余靜抽空回了家。夜里到家,天亮便又要回村,她親了親早已熟睡的兒女。
此時,夜已深,花未眠。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shù)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zhì)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