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公诉席 一生铸忠诚-新华每日电讯
首 页 电子报纸 草地周刊 调查观察 成风化人 评论 要 闻 综合新闻 新华深读 新华聚焦 新华体育 新华财经 新华国际 新华融媒 医卫健康 品牌说
首页 >正文
2024

11/26

17:34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7版 成风化人

三尺公诉席 一生铸忠诚

追记“全国模范检察官”潘非琼

2024-11-26 17:34:06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7版 成风化人

  2005年,潘非琼(左)出庭支持公诉一起故意杀人案。(受访者供图)

  连续庭审三天,一人迎战“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嫌疑人聘请的20余名律师,400余分钟询问、答辩,唇枪舌剑的底气,来自他前期周密审查形成的扎实证据链和超强的业务能力,案件终成铁案;

  白血病治疗后期,即使已被病魔折磨得面容憔悴、身体虚弱,仍通过视频连线召开会议,长达两个多小时的会议,耗尽他全身力气,14个议题得到讨论,汗水打湿衣衫,却浇不灭心中的火焰;

  去世一年多,还有七旬老人到检察服务中心点名找“小潘”,得知他早已离世,老人用拐杖一下下敲地:“小潘是个好人啊,咋就走了呢?”

  ……

  两年前的11月14日,是他生前最后一次在病床上召开视频会议、履行检察长职责;33天后,积劳成疾的他因白血病医治无效不幸去世,年仅49岁。

  党和人民没有忘记这位为检察事业奉献一生的检察官,2024年11月14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检察院追授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原党组书记、检察长潘非琼“全国模范检察官”称号。

  11月的辽沈大地寒意渐浓,潘非琼的故事却如暖流,长久流动在怀念他的人们心间。

不让任何一个犯罪分子逃脱法律制裁

  “公诉席很小,只坐得下几个人;公诉席又很大,承载着师父一生的热爱和追求。”潘非琼的徒弟、辽宁省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李莹说。

  时隔20年,潘非琼的同事们依旧记得他办理“辽阳某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时的缜密、无畏。

  “庭审进行了3天,小潘作为主诉检察官,仅答辩积累时长就超过400分钟。最终,主犯刘某数罪并罚被判处无期徒刑,同案犯均受到了应有的法律惩处。”抚顺市人民检察院退休干部时为侠说,“我到现在都记得,庭审结束后,小潘手掌撑过的地方留下了一汪汗水。”

  “辽阳某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抚顺市人民检察院公诉的首例黑社会性质犯罪案件,所涉案情复杂、犯罪时间跨度长、嫌疑人众多。为减轻刑罚,主要犯罪嫌疑人重金聘请了由20多名律师组成的辩护团队。

  为准确定性案件、有力指控犯罪,不让任何一个犯罪分子逃脱法律制裁,潘非琼带领公诉团队制定了周密的审查方案,对这起异地审理的案件进行全面审查调查,收集、固定大量一手证据资料,织密法网、填堵漏点,确保定罪量刑万无一失。在庭审过程中,又针对每一名被告可能的辩护方向制定了多套答辩方案。

  潘非琼以高水平的业务能力“舌战”律师团的风采广为人知,但鲜有人知道,庭审开始前一天,他的妻子徐玫刚刚经历剖宫产手术。

  “他在病床前握住我的手说不出话,我说我没事,有医生照顾着,你去忙吧。”徐玫这样说,潘非琼才匆匆离开。徐玫住院7天,忙于庭审及后续工作的潘非琼后来一次也没能出现。

  在辽宁检察系统,谁都知道潘非琼是公诉战线的一面“旗帜”。正是由于他的业务能力强,一个个重担落在他身上。

  2010年,潘非琼被辽宁省人民检察院抽调办理“中国足协系列腐败案”。他带领办案组顶住压力,全面复核证据、询问证人。在400多页、20多万字的审查报告和完整证据链条面前,嫌疑人放弃抵抗、认罪服法。

  在这起案件中,潘非琼的主攻对象是国家体育总局原足球运动管理中心的张某某。“张某某上通中国足协原副主席谢某某、杨某某、南某三大‘掌门人’,下联各个俱乐部和相关涉案人,与系列腐败案许多当事人和案件均有交集。攻下张某某,就等于把案子撕开了一个口子。”当时和潘非琼一个办案组、现任鞍山市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副主任的王磊说。

  可是涉及行贿的俱乐部作案时间跨度长、取证地域分布广、查询证据难度大。“在西安复核证人证言时,潘哥没日没夜蹲守,饿了就啃几口面包,连水都不敢喝,生怕上厕所错过证人露面。”王磊说,以这样的工作作风,潘非琼几度赴全国各地调取证人证言、书证物证等,还多次与张某某正面交锋,结合证据制定的讯问策略,最终攻破了张某某心理防线。

  张某某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其当庭表示服从判决,不再上诉。

  在很多人眼中,潘非琼是公诉席上的一束光,他逻辑严谨、攻防有序,工作时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优秀公诉人的风采。

  抚顺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芦翠萍进入检察院前,曾做过实习律师。2009年,她第一次出庭就见识了潘非琼在公诉席上果敢刚毅的风采。“当时是公诉方赢了。第二年我通过公务员考试考进了检察院。”直到2015年芦翠萍与潘非琼共事时,她才有机会对潘非琼开玩笑说:“我跟你对过庭,心里有阴影,所以不干律师了。”

  “他出庭稳重、言辞犀利,这么多年我从没赢过他,都是情节辩护……”辽宁绿茵律师事务所律师林波从业39年,2000年前后他因办案与潘非琼有了接触。庭审现场,他们针锋相对、各抒己见;生活中,他们英雄相惜、取长补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96年辽宁大学法律系毕业后,潘非琼考入抚顺市人民检察院,26年工作生涯中有19年从事公诉工作。“潘检在公诉岗位19年写的19本工作日记,是他全力奉献公诉事业最真实的写照,潘检在‘圈内’就是‘硬茬’。”抚顺市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副主任潘娜说。

  潘非琼生前曾被最高检荣记个人一等功,被授予“辽宁十佳公诉人”荣誉称号。

“我不仅是检察官,更是一名共产党员”

  潘非琼人生最后的时光是在清原满族自治县度过的,他检察生涯中打赢的最后一场仗也是在这里。

  2021年11月潘非琼上任前,清原满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队伍士气低迷、精神不振。当时潘非琼已患肾病多年,有人劝他身体不好就不要去自找苦吃,潘非琼却说:“组织把这副重担交给我,我怎么能临阵脱逃?”

  潘非琼到任后,将全院存在的问题逐一列出、逐一攻破。他带领全院干警内树信心、外树形象,仅半年时间,全院办案质量评价、业务数据等指标持续走高,从辽宁省36家C类院检察院末位跃升至第14名,并入围省级先进院评选资格名单。

  2022年8月,高烧不退的潘非琼只能靠打针吃药顶着坚持工作,大伙都劝他去医院看看,可他却以检委会工作时间表已经定好为由,一直拖延。8月26日,开完检委会后,他拖着虚弱的身子给徐玫打电话:“我开不了车了,你来接我吧。”

  徐玫明白,但凡丈夫能咬牙坚持,都不会打这个电话。她把丈夫从县里接回市内就直奔医院,当时,潘非琼已高烧至39.8℃。此后,徐玫陪着潘非琼辗转沈阳、北京检查就医。

  2022年9月,潘非琼被确诊为白血病。此后,他再也没能回到熟悉的检察院和钟爱一生的三尺公诉席。

  潘非琼的案头,总放着一本党章和一本宪法,他的一生都在为党和人民燃烧。26年转战抚顺市人民检察院公诉部门、案件管理部门、第七检察部和清原满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4个,三次“跨界”任职、两次下派挂职。每次面对的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他没有退缩抱怨,所到之处团队风貌总能焕然一新。

  “我不仅是检察官,更是一名共产党员,这是我的责任和使命!”潘非琼曾说。

  2015年,潘非琼从公诉部门调到案件管理部门。这个部门主要负责案件受理、律师接待、案件监管评查等工作,业务庞杂且难见业绩,过去是院里没人愿意去的地方。担任案件管理处处长后,潘非琼加班加点研究文件、熟悉业务,总是谦虚地向部门同事请教问题。“没多长时间,他就从向我们咨询问题,转变成指导我们如何开展工作。”抚顺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张宇坦言,自己从幕后走向台前,离不开潘非琼的引领。

  “案件管理工作要站在监督者的角度评查案件,我们虽然都学过法律,但没办过案子,这样的队伍开展评查工作,难免浮于表面。”张宇告诉记者,那时,潘非琼将公诉与案管融合,为大家争取出庭机会,直观感受一线办案过程,还用心观察每个人,发现大家身上的闪光点。

  转过年来,案件管理处便被评为抚顺市人民检察院先进集体,多名同志在党务和业务竞赛评比中获得优异成绩,1人被评为“全省检察机关案件管理业务能手”。

  刚把落后的案件管理处带成先进,潘非琼再次跨界到抚顺市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任主任。那时,第七检察部是一个成立未满半年、专门负责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新部门。

  “既没有成形的规章制度,也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一切从零开始。潘检带领团队启动办案基地建设,并推出了市、县两级检察院一体化侦查办案机制。工作中形成的经验,后来被拿到全省检察系统会议讨论交流。”抚顺市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副主任王彤说。

  工作26年间,潘非琼办理各类案件1300余件,接待群众600余次,创造了“零过错、零瑕疵、零上访”的优秀业绩。2024年初,中共辽宁省委追授潘非琼同志“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要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法律的温度”

  站在公诉席上,潘非琼是一把利剑;走近人民群众,他又情理法兼容尽显检察官温度。

  2007年,潘非琼办理的一起杀人案中,被害人妻子听到文书号里“抚检刑”三个字儿,坐在地上就哭,说:“你们胆儿太大了,这还没判,就给减刑啊?”然后抬手就打。

  待对方情绪稳定后,脸上被打得火辣辣的潘非琼耐心地讲解“检刑”和“减刑”的区别。后来又在附带民事诉讼上补充证据、完善证词,帮被害人妻子拿到了赔偿。

  2010年初,潘非琼出庭的一起庭审中,被害人家属情绪激动,突然拿东西砸向公诉席。差点被砸到的潘非琼没作停顿,继续发表公诉意见,一同出庭的抚顺市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张博却替他觉得委屈。“这不是藐视法庭吗,我们凭什么受这种气?”

  “案发时被告人为未成年人,被害人家属担心得不到公正判决以致行为过激可以理解,但我们必须依法出示侦查机关的补充证据,被告人和被害人的合法权益都要被依法保护,这不是受气。”时至今日,张博仍记得潘非琼说过的话。

  在潘非琼心中,百姓的事始终是天大的事。“一年冬天,一位老人尾随下班的他到了家门口。我有些不安,啥情况能让当事人跟到家里来?老潘没跟我多做解释,而是让我做一碗热汤面,给老人去去寒气。”徐玫回忆说,吃过面后的两个多小时,在卧室的她,隐隐听见潘非琼耐心和老人解释案情。

  “老人走后,我问他,这个事情很快就捋清楚了,何苦要在家里说?他却对我说,三言两语说完法条,的确也是一种工作方式。但这是一起刑事案件,对普通家庭来说是天大的事,以老人现在的心境,单一讲法律只会让他更难过,甚至产生误解,影响他对司法公正的信心。我希望从人性角度去理解和宽慰他,让他觉得法律是有温度的。”徐玫回忆。

  从不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是潘非琼给自己定下的一条铁纪。在一起贪污受贿案中,犯罪嫌疑人家属尾随下班的潘非琼来到他家,将装在信封里的一沓现金扔下就走。“老潘鞋都没顾上穿,光着脚跑到楼下,把钱退还给对方,然后耐心解释,让他彻底放弃通过贿赂手段为犯罪嫌疑人开脱的想法。”徐玫说。

  李莹回忆,自己刚参加工作时,潘非琼还只是一名股级干部,每个月工资2000多元。“他家老人身体不好,每年医疗费用很高,师父省吃俭用,身上的夹克衫磨破了袖口还在穿。那些年,他总是开着一辆又旧又破的车来上班,老远就能听见发动机‘突突’响。现在想来,那声音真叫人踏实。”

  在徐玫看来,潘非琼的时间是有弹性的,用于家里的时间紧巴巴,但他舍得拿出大把时间处理案件。“儿子高考报志愿前后,他正在办理一个紧急案件,我只好抱着电脑到他单位跟他讨论,也只占用了他半个小时。”

  治疗后期,潘非琼时常陷入意识模糊状态。“有时高烧昏迷,他还喃喃自语,我趴在他身上仔细听,听出他嘴里念叨的,是几年前甚至是十几年前办过的案子。”徐玫哭诉。

  潘非琼走了,但他的故事早已融入庄严神圣的三尺公诉席。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于力 高爽)

 

责任编辑:冯明
关键词:潘非琼,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工作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84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