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时光机,到公元79年的庞贝
展览“庞贝古城:最后一日”海报
文/《环球》杂志记者 白旭 刘娟娟 刘艺淳
编辑/黄红华
瞬间亦永恒。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让盛极一时的古罗马第二大城市庞贝瞬间陨灭。随着从16世纪开始考古学家们的不断发掘,沉睡于火山灰下的古城渐渐苏醒,以永恒之姿向世人揭示了古罗马的辉煌与沧桑。
科技发展到今日,这瞬间与永恒变得更加模糊。人们可以到意大利那不勒斯郊外,用一整天的时间徜徉于庞贝古城的断壁残垣之间,惆怅凭吊。人们也可以在万里之外的北京,戴上VR眼镜,走进“庞贝元宇宙”,去拜访“诗人之家”的酒窖、庭院、厨房、浴室,最后在家族神庙感受灾难降临的最后时刻。
在北京恒通国际创新园举办的展览“庞贝古城:最后一日”,以全景光影沉浸、元宇宙(行进式VR)和虚拟现实(VR)等体验,让观众沉浸式步入庞贝这座象征着罗马帝国新兴力量的城市,探索城市空间、生活方式、文化习俗、美味佳肴等,并以第一人称视角体验维苏威火山爆发的瞬间。展览从3月18日开始,一直持续到8月31日,由上海华人梦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人梦想)与马德里数字艺术中心联合打造。
在“庞贝古城:最后一日”展览现场,参观者戴着VR眼镜进行元宇宙探索体验
戴上VR眼镜,参观者一秒穿越到1900年前,漫步在“诗人之家”的古老宅院。先是堆满陶罐的酒窖,参观者可以窥见,位于第勒尼安海之畔的庞贝向海外出口葡萄酒的昔日荣光;接着是种着花草的柱廊庭院,庞贝人的惬意午后;厨房里有奶酪、水果和各样炊具,还有一扇可望向维苏威火山的窗;最精彩的是那个有着巨大泡池的浴室,古罗马人常在浴室里聊成生意;最后,走进家族神庙,突然火光冲天,黑乎乎火山灰倾泻而下,参观者与庞贝人一起感受那无处逃生的绝望。
这一切都太过真切,以至于摘下VR眼镜,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为了给观众创造一场穿越千年的沉浸式体验,创作团队将考古学家、专业编剧、制片人、作曲家、音频团队、管弦乐队、VR和沉浸式动画师、元宇宙动画师等等一举囊括。展览此前在马德里、维也纳、柏林与观众见面时,吸引了超过50万次观展,获得《国家地理》首届“+Historia”最佳展览奖。
参观者在展览中还可以看到古罗马文物或复制品——器皿、雕塑、面具等等,从中了解当时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现场陈列的一具具遗体模型,定格了当年庞贝人遇难时的状态,向参观者展示那场灾难的残酷。
“庞贝古城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话题,由于火山灰将其覆盖,该城市保存得非常完好,真实记录了最后的时刻。”马德里数字艺术中心首席执行官耶尔·德容对《环球》杂志记者说,通过现代科技,他们希望将观众“带回庞贝城的旧日,让他们感受生活在那里的感觉”。
展览策展人米里亚姆·惠斯卡对记者说,展览的目的是通过讲述古老的文化促进沟通,“文化是东西方沟通的关键,是了解他人及其习俗的有效工具,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彼此。”
耶尔·德容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在为展览作准备的过程中,他对中国文化已有了诸多了解。 2025年是中国与欧盟建交50周年,“跨文化交流愈发频繁”。
华人梦想首席执行官祝冉华表示,为了把展览引入中国,中方策展团队对展览做了一些调整,使其更适合本地参观者。比如,他们增加了庭院的体验,以展示当时罗马人的艺术生活细节。展方还推出打卡盖章服务,参观者可以购买明信片后在展览的各个角落收集不同的印章。这一活动目前在中国很受年轻人欢迎。
在“庞贝古城:最后一日”展览现场,参观者戴着VR眼镜进行元宇宙探索体验
祝冉华希望,展览能激励人们珍惜日常生活中的幸福。当被问及火山爆发的场景是否会吓到儿童时,她向记者回答:“有一些小孩子前来参观,我问过他们是否害怕。出乎我意料的是,有个5岁的小姑娘并不害怕。”她表示,展览中有些场景展现了火山爆发等灾难画面,但参观者同样会看到很多美好的东西。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中国的不断开放,祝冉华观察到中国人对西方主题文化活动的兴趣和接受度逐渐增加。而与此同时,中国文化也日益受到全球年轻人的欢迎。“我们的传统文化同样令人着迷。”她透露,目前华人梦想正在策划一个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展览,并准备将其带到欧洲。